赵铠先生在西安资讯广播《1061潮生活》节目
直播过程中现场演示古琴的不同音
2015年 赵铠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古琴斫制艺术 代表性传承人
从书画到斫琴 赵铠如是说
年轻时,离开家乡来到西安,学习我喜欢的绘画书法。而认识古琴,是因年少时学习书画,机缘巧合,在一次书画雅集上,来了一位广陵派的老师现场弹奏古琴,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古琴的声音,琴音绕梁不绝于耳,令我久久难以忘怀,我与古琴的因缘就此开始。 菏泽新闻网
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,我的体会是,其实,古琴的哲学观、文化属性和书画非常接近,用的是一套体系。书画古琴,其道相通。
十几年前,古琴对我们大家来说还很陌生,想找一张合适的琴也很难,于是,我就萌生给自己、给我的爱人,做上一张琴的想法,就这样便踏上了斫琴之路。
斫琴师应具备的品质
审美•听觉•触觉
作为中国文人书房的雅器,琴对审美的要求非常高。我们通过中国书法绘画这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,可以看到对于审美的要求在历代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峰。
一张琴,同样是仲尼式,但每一个细节的轻微变化,一点点弧度和尺寸的变化,都会让这张琴可能成为一张俗品,也可能成为一张真正的艺术品。 国际热点网
具有高度的审美基础是一个斫琴师非常重要的品质。
仲尼式
出音雅正清润 音质醇和恬淡
散音清实 泛音灵敏 按音通透
古琴是一个要发声的乐器。什么样的声音是真正的好?如果没有对声音足够敏感度以及高度审美,那么制作出来的琴,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一张什么品质的琴。
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评论,一张琴的声音叫作“松透”,所以,大家有时候都特别追求松透的琴。
实际上,真正认真地去了解琴的文化背景,随着审美的水平和演奏能力的提高,你会发现松透只是琴的特质之一。
很多斫琴师为了追求发声松透,就把琴体做得非常的空洞,这就是我们老说的有些琴的声音会发空,其实就是因为审美标准和方向标立有问题。 杭州新闻网
琴还有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手感。一张手感舒适的琴,古人叫“若指下无弦”,在整个弹奏的过程当中,可以完全把心力都投入在对琴曲的感受当中,而不会顾忌到手底下的感受,这样才能充分的把内心对琴曲的理解表达出来。
尤其是弹奏一些大曲的时候,当手按到上准的三徽甚至二徽的位置时,就会发现,一张琴的手感对于弹奏者的影响非常大。
这也要求斫琴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弹琴的人,这样才能切实地感受到弹奏者手底下细微的不同的感受。
古琴诞生小记
古琴又称瑶琴、玉琴、七弦琴,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,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
制作古琴古称为“斫琴”,斫制一张古琴一般需要1-3年时间,赵铠斫制古琴,会选择自然陈化了二三百年的老杉木,通透灵敏。木胎之上以生漆调配鹿角霜制作灰胎,由粗而细十数道,平整严密千年不朽。灰胎之上髹饰大漆,经糙、涂、堆、罩、研、染,再数道擦漆、退光、合光、揩清、推光。髹漆完成之后,再经明徽、安足、上弦、定音之后,方成此雅器。
人致纯,有智慧。人致简,方致真。
把纯净的声音表达出来,把古琴的美融合在一起。干净的人是有智慧的,做到的人是有爱的。
在那么多斫琴名家中,赵铠的琴,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位斫琴师所做的琴,因为他的琴有智慧,有慈悲。正如其人。
——巫娜
传承——“徒弟”与“学生”两词有何不同
中国人的传承叫师徒制。为什么会收徒弟而不是学生?
培养学生,可以教给他技术,也可以教给他审美,教给他很多可以学到的东西。
徒弟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。因为对于文化、艺术的传承,更多需要的不是技术,不是能力,而是一种心境。
电影《百鸟朝凤》讲的是一位唢呐艺人的传承。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,民间艺术也好,还是庙堂之上的琴棋书画也好,需要传承的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你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,而且把这件事情当做是自己的责任。
所以,在带徒弟的过程中,更多的是让他们在生活里,在工作,学习当中去磨练出一种品质,或者说把这件事情真正的磨练到他们的心里去。
赵铠说,如果只是我一个人从事这样的一件事情,所能达到的高峰也只不过就是这几十年。
只有不断有新的人拥有了同样的意志,愿意把这份责任担在肩上,这件事情才有发展的可能,才有真正长远的意义。
丝桐合为琴,中有太古声
斫琴不仅仅是合木披灰髤漆上弦
做个发声的乐器
斫琴的过程需要执着严谨的匠心
更需要对艺术和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践行
夜静独坐抚琴时
通过色、声、触、法
你会感知到斫琴人融放在琴里的
对美的执念对心和自然的思辨
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