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如水,润物无声。历史的发展、社会的繁盛、人类的进步,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。移风易俗是影响乡风文明的重要因素,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以破除陈规陋俗、引领文明新风尚为目标,聚焦移风易俗痛点难点,打造乡村新面貌新风气。
当好示范、树好典型。俗话说,“村看村、户看户,群众看干部。”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往往会成为人民群众处事的风向标。因此,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严格执行婚丧宴席操办等事项的报备制度,带头反对“天价彩礼”、带头简办“婚丧事宜”、带头开展“文明祭扫”等,以实际行动为老百姓作好示范,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向好、向上。同时,要积极发挥村民理事长、乡贤、五老等在农村风俗养成中的带动和推广作用,积极选树先进典型代表,深度挖掘党员先锋示范户、道德模范、好婆婆、好岳母等先进典型事迹,树立标杆模范,广泛传播文明理念,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和行动在群众中遍地开花,从而提升老百姓文明素养,营造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。 国际热点网
广泛宣传、加强教育。推动移风易俗难不难?难!难点就在于改变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。诚然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要相信科学、讲邻里团结。但仍有少数群众对陈规陋习之害不甚了解。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引导。一方面,通过入户走访、座谈会、广播、宣传栏、横幅标语、发放移风易俗倡议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,让农民群众逐渐在心理上认可移风易俗,自发地去践行移风易俗。一方面,要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(所、站),通过文艺汇演、理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将移风易俗的宣传渗透进群众的生活中,引导群众从思想上、行动上自觉抵制陋习,提升思想道德素养。 中国动态网
多措并举、双管齐下。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移风易俗,也绝非一日之功。农村陈规陋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化、不断固化的过程,不可能立竿见影,也不会一劳永逸,必须坚持系统观念,绵绵用力、从容推进、久久为功,形成“滴水穿石”的效应,才能彻底“根治”。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创建、乡村治理范畴,用好用活“制度规范”这个关键一招,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建立村规民约,建立村民理事会等群众组织,建立黑红榜单或推行“积分制”管理,通过建章立制达到管长远的目标。同时,要把移风易俗纳入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,依法依纪狠刹“大操大办”“打牌赌博”、盲目攀比、伺机敛财、封建迷信等不正之风,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,以法治、德治融合发展推动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。(姜丽华)
编辑: